第四三六章 咱家的工地(上)-《大唐补习班》
第(1/3)页
在马车里颠簸了两天之后,陈仓终于到了。
卫鸿达与戴胄几乎用逃一般的速度下了马车,头也不回的走进了县里给他们提前安排好的驿馆。
终于可以告别李昊那个翻脸如翻书的讨厌鬼了,这两天时间,两人的三观几乎受到了非人的折磨,而马车偏偏又只有一辆。
当然,抛开这些不说,这一路的所见所闻对二人来说倒也称得上耳目一新。
整个岐州府虽然依旧属于缺水的状态,但百姓的情绪却远比任何时候都要高昂,似乎并没有受到旱灾的影响。
这一路上几乎到处都是工地,耳朵里听到的全都是共同发力的号子声,声音中带着喜悦。
不过想想也是,干一天活儿给二斤粮呢,搁谁谁不高兴。
可能有人会觉得二斤粮并不怎么值钱,唐朝的时候一斗粮才四、五文,二斤粮连一文钱都不到,算什么呀。
是,二斤粮现在看来的确不值多少钱,但反过来想想,全国当时的鸡的屁才四百多亿,而人口却接近六千万,平均一下,人均才七百左右。
七百块放在古代能值多少钱?
按照现在一克纯银二十多块钱的比例来换算,最多也就能换三十克的银子,再换成开元通宝那就是六百文左右。
就这还是平均值,若是去掉世家、勋贵、富商呢?屁民能拿到多少?
二百文撑死了,再去掉苛捐杂税,还能余下多少。
所以一天二斤粮真的不少了,尤其是对于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百姓来说。
除去岐州百姓的精神状态,更让卫鸿达感兴趣的便是那数十的西域小国使团。
这些使团人数或多或少,但无一例外的都表现的很是迫切,尤其是看到李昊,准确的说是看到李昊的跟班铁柱之后,更是蜂拥而来,热情的好像看到了亲爹一样。
戴胄当时曾问过李昊这是为什么,不过并没有得到准确的答案,只是得到了一个模棱两可的回复:钱。
至于具体是什么钱,戴胄没问出来。
另外不得不提的便是右武卫候,数万大军化身工程兵到处打洞,把个岐州府挖的是满地疮痍。
没办法,井打的多了,谁也不有保证每一口井都能出水,很多时候这数万大军都是在广撒网,至于最后到底能挖出多少井……只能说听天由命。
李昊在把人送到之后,并没有跟着进去,跟常何打了声招呼之后,带着席君买和铁柱两个马仔便直接出了南城门。
陈仓县南城城门口,又黑又瘦的马周正蹲在墙根下卖呆,身边是林大勇等几个府军头目,见到李昊出来,立刻起身相迎:“老师(世子)。”
李昊笑着点点头,对马周说道:“怎么样,在陈仓还习惯吧?”
马周苦笑一声:“还成,就是……前段时间闹了些乌龙出来。”
知道他说的是那次进山找石灰石事情,李昊摇头失笑:“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事儿你们几个不要放在心上,毕竟不是专业的探矿队伍。”
马周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脚,马有失蹄?
老师就是老师,骂人都不带脏字哦。
想了想,马周放弃了纠结,岔开话题道:“老师,您一路颠簸,要不要找地方休息一下?”
“不必了,去水泥工坊看看吧,左右不过二三十里,坚持一下也就是了。”李昊拒绝了马周的提议。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