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师徒交谈(二)-《史上最稳太子爷》


    第(2/3)页

    “更难得的是,咱这位太子殿下,其目光也不差。对于功劳名声亦是没有太多追求。”

    “按照道理来说,这份文案若是能够献给皇上,皇上必定龙颜大悦,对太子殿下也要另眼相看,但就算如此,他也没有这么去做……”

    胡惟庸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的确,这份文案,若是朱标提出来,那想来获得的好处也不少,可朱标却是直接转赠给了他。

    这要是论起来,还是他胡惟庸,欠了太子殿下一个大大的人情。

    朱标若是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这番心思,一定会倍感无语。

    主要是这玩意儿,朱标感觉是不是由他来说,不太重要。反正太子之位是自己的,老朱对自己信任有加,献上这么一份东西,也就是锦上添花。

    关键是这份文案,其中的内容朱标心里也清楚,很多地方不成熟,毕竟对于全国各地的具体是什么情形,他远没有李善长和胡惟庸了解的清楚。

    各地的粮草,税赋,人口,名生事什么状况,这些在中书省,胡惟庸几乎是一查就能查的到,而且胡惟庸还能指使一帮人去帮他查,实在不行,胡惟庸还可以直接派人去下面明察暗访。

    而这样的调查暗访并非浅尝辄止,而是经年累月的。

    这样的优势,朱标是没有的。

    故而,朱标选择将这份文案交给胡惟庸,并非是希望胡惟庸一板一眼的照抄,而是希望胡惟庸能够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参考,从而制定出更为合理的方略计划,设定出更加科学的目标。

    经济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序渐进。

    步子迈的太小,那走的太慢,可步子迈的太大,就容易扯着蛋蛋。

    朱标的优势就在于他有着前世的经验,知道方向在哪里,他可以充当指路明灯,指引前行。

    但具体怎么走,还得要胡惟庸这样的时代英才豪杰去推动和制定。

    如果一切都由朱标大包大揽,姑且不论朱标有没有这样的能耐,就算真有,朱标就算累死,只怕也带着走不远。

    而胡惟庸他们所拥有的的才干,将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