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掌声停息。 大家看林峰的目光就明显不一样了,尤其是王天放,明显起了爱才之心,眼神毫不掩饰的欣赏之意。 当然,也有人心存疑问。 这是一位工程技术部的高级工程师,他大声的问道,“林工,这个修理技术方案真的是你自己搞出来的吗?” 估计不少人有这样的疑虑,毕竟,林峰太年轻了,二十四岁,二十五岁应该还没有到吧。 诸如他们这些高级工程师,甚至是教授级高工,大家也一时拿不出这样的科学而合理的方案呢。 面对这样的询问,林峰当然不能说这是系统给的,而是早就想好了托词,朗声的回答道,“我读大四的时候,在我们学校的图书馆看到过类似机匣的修理资料,和这个差别不是很大,我就借鉴了一下。” 原来是这样。 虽然这个根本就经不起推敲,但还是很好的堵住了大家的嘴,再没有人追问这个修理方案是从哪里来的。 至于大学图书馆内有没有这么一本书,那谁也不知道,林峰说有,那就有吧,反正应该没有人会去查这件事。 王天放似乎根本不想追问方案的来源,挥手道,“我觉得这个方案可行性很高,钣金车间马上将整套工艺原版照抄,马上编制临时工艺规程,尽快安排第三次焊接试验。” 王天放是一刻都不想再耽误,只想尽快试一试,万一成功了呢,另外,以他的专业水平来看,成功的可能性应该很大。 但也有人显得比较担心,工程技术部的一位专家十分的慎重,“王总,马上就进行第三次焊接试验,是不是有一点草率。” 王天放反问道,“那你觉得,接下来我们该怎么操作。” 这位专家道,“再慎重一点,我们再分析和评审一番......” 王天放显然不想这么麻烦,时间紧迫,冒险是值得的,另外,他觉得风险虽然有,但估计不大,因为这套方案他觉得应该没有问题。 有没有问题,实际焊接一番就知道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不用这么麻烦,钣金车间马上出临时工艺规程,马上做准备,尽快开始焊接试验,有什么风险由我来承担。” 这个时候,作为总工程师的魄力无疑就体现出来来,就这么安排。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