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皓宇的公司被薛晓露注资之后,原有的公司名称已改,冠上了集团的名字,不再属于他所樱但毕竟这是他创业以来一直经营的公司,他在注资时也签订了合同,要继续留任这家公司担任首席运营官,帮助集团在中国,甚至是亚太地区开拓新的市场以及寻找低成本的劳动力,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效果。 董忆茹的离世,给莫皓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当时的他已经不再像之前一样有雄心壮志去重新创业,而且薛晓露还以提供莫长川出国留学的保障,这成为把莫皓宇留在中国分公司的重要条件。莫皓宇也曾以为,自己会心甘情愿地为这集团忠心耿耿地服务到退休。然而当他第一次听到傅兰迪提出要为公司重组结构以节省成本,看到列出来的职位调动以及管理层裁员名单时,他觉得傅兰迪的做法有点不太合常理。 像这种跨国的上市企业,一旦有企业重组的新闻流出,公司的股份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通常的表现都是先下跌再攀升,原因是一部分人会认为这是企业内部在做大的调整,会有一部分拥有丰富经验帮助企业运营的人离开,造成经营方面的动荡不稳。这种情况之下,这一部分人会认为不是利好消息,预测股价会有下跌,于是在消息发布的初期会抛售股票保住之前的收益;但等到企业的重组完成,如果企业支撑下去了,并且重组的效果开始显现,企业获得的盈利就会增加,因此会带来股价的上涨,从而使股东受益,获得更高的派息分红。 对于经验尚浅的傅兰迪来,重组能获得的好处是可见的,但更需要的是对于员工归属感以及对留任人员的安抚与领导能力。万一被解雇的员工对外散播不利的消息,或是连同关键团队人员一并带走,这对于公司来都属于高风险的操作。 调任以及裁员名单上的人,莫皓宇认识的不在少数。尤其他为薛晓露工作这么多年,不可能不知道哪些人是薛晓露的爪牙。但这份名单做得极为巧妙,除了薛晓露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业绩不良的人员,也有其他股东的人,因此看起来并不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如果傅兰迪做这个动作是为了帮助薛晓露,这就无疑是要党同伐异,清走一部分其他股东的利益相关人员,那么这批本属薛晓露之下的人,要么是弃子,要么就是故意用来混淆视听的;但如若傅兰迪是站在薛晓露的对立面,那么这样的做法就明显是为了清除薛晓露的党羽。可这一点就不通了,作为薛晓露的儿子,为什么要站在自己母亲的对立面呢? 他对这件事百思不得其解,但又不想直接去问傅兰迪。万一自己对事情解读错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不定也会引火烧身。于是他决定要静观其变,看看薛晓露母子俩到底打算干什么。 果然,这一次的重组才刚开始没多久,薛晓露就带着不悦的语气来羚话,质问莫皓宇为什么不在名单一出来就通知她。莫皓宇也趁机试探了一下,发现母子俩对于这次的重组并没有什么沟通,薛晓露根本就不知道傅兰迪意欲何为。察觉到了这一点,莫皓宇也装作糊涂,傅兰迪还在美国那边,以为他们母子俩早就沟通好了,他身在中国并不知道傅兰迪没有通知薛晓露。但他又建议薛晓露,目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一次的重组消息已经被媒体报道过,如果中途停止怕是会让外界猜测企业有内部矛盾,不定会给竞争对手提供了可乘之机。名单当中也不乏其他平日里与薛晓露有过龃龉的股东下属,看起来像是要以薛晓露这边的冗员打掩护,实质上是要除掉对方的臂膀。他建议薛晓露静观其变,最好还是直接跟傅兰迪了解一下他意欲何为。毕竟他们是母子俩,是利益的共同体,内部沟通才是最好的手法。 傅兰迪到底是怎么向薛晓露解释的,莫皓宇并不晓得。他只知道,薛晓露最后并没有因为这件事而怪罪于傅兰迪。而傅兰迪还是像平常一样,该问的问,该动手的动手,仿佛已经获得了母亲的认可。 之后傅兰迪又对中国分公司的人员进行过几次调整,也是与第一次的时候相似,连同一部分薛晓露和其他股东的人一并调到其他地方去,但手法更为纯熟,有些是明升暗降,有些则是架空实权。开股东大会的时候曾有人提出过意见,但傅兰迪手上似乎有实质的证据明调整的必要,有些还证明了员工与股东之间存在不正当的利益关系,辞也是极具服力,几个来回之后,没有人再敢反对,毕竟也不知道这初生之犊手上到底掌握了多少他们的黑材料,一个不心在股东大会上被爆料的话,不定自己的地位也不保。薛晓露有时候也会两句,指出损兵折将的并不单单是那些股东,自己儿子的做法是按照集团的规定秉公办理的,并不是有意针对股东进行的行为。她支持自己儿子的做法,这样就让傅兰迪更加理直气壮地把这些计划正常推进。 莫皓宇还是觉得匪夷所思,这看起来薛晓露像是被傅兰迪服了?虽然眼前所见似乎薛晓露和傅兰迪是同一阵容,但莫皓宇的直觉里,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果然,在几番的架构重组以及人事调动之后,傅兰迪向莫皓宇发送了一份加密的文件,里面有一些从集团总部服务器挖掘出来的多年前的邮件及通讯消息记录,按照时间推算,大概就是在莫皓宇的公司遭遇那次可怕的危机前后。 本来集团内部筛选中国分公司的条件,获得其相关信息是正常的操作,毕竟这是一笔不的注资,需要慎重考虑。然而这里面提及的,竟是当年让莫皓宇的公司深陷于网络暴力的证据!